江苏吴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海鹰(中)接受釆访后与中国组织人事网总编辑、企业家日报副社长、中国企业家联盟执行主席、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吴礼明(左),吴江人力资源产业园办公室主任费学强(右)在一起合影
中国组织人事网观察员 谭海若 摄
——访苏州市吴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海鹰(上)
编者按:走进太湖新城新规划的2平方公里土地上,这里已灯火辉煌。原来这里是开业不久的吴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制定并实施人才规划,是贯彻落实 “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中积极探索创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新途径,围绕“集聚产业、拓展服务、孵化企业、培育市场、打造高地”的规划,以“扎根吴江,接轨上海,辐射华东,走向全国”的目标,追求一流的“人才产业基地,人才培训基地,服务外包基地,就业创业基地”。 吴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这种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创新做法,值得向全国推广。
中国组织人事网上海1月9日电(首席观察员 吴礼明 观察员 谭海若)2014年12月25日圣诞节的傍晚时分,我们走进太湖新城新规划的2平方公里土地上,这里已灯火辉煌。原来这里是开业不久的吴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自2013年8月8日起,吴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园至今1年多来,已初步形成完备的功能布局、管理职能、政策配套、服务功能孵化平台。核心区位于吴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大厦,总面积3万平米,总投资3亿元。已集聚了36家国内外知名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120余所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服务全区重点企业1000多家,服务人员50余万人次,年服务收入超过20亿元。”江苏吴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海鹰如数家珍般地向记者摆出了吴江人力资源产业园1年来的统计数据。
看得出,王海鹰是用一种蕴含着激动的平静声调告诉记者, “基于现状,我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目标会实现:到2015年底,全区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会达到3000人;全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总数会达到250家;人力资源服务业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贡献率会超过80%;届时,吴江人力资源服务业总收入会达到100亿元,将基本建成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现代人力资源新格局”。
沿着王海鹰勾勒的蓝图,我们对这位兢兢业业常年工作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岗位上的老局长进行了采访。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现代服务行业的一支劲旅,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吴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海鹰深知,“要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首先就要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
目前,吴江区拥有各类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达3000多家,以电子信息、丝绸纺织、装备制造、电缆光缆为四大支柱产业,生产总量大、生产能力强、集聚规模明显,仅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每年用工需求量就达20万人次以上,可见,吴江区对各类人才需求十分强劲。
那么,如何让人才和人力资源适应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来为吴江经济发展服务?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是承载着这样的重任而诞生。” 分管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的区人社局朱虎金副局长这样说。
2011年3月,吴江区率先在江苏省提出了在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中,积极创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部署。
2012年1月,吴江区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鼓励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江苏吴江人力资源产业园的意见》。
2012年2月,吴江区政府首次召开了“2012江苏吴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推介会暨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吴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大厦恳谈会” 。
吴江区人力资源产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费学强吿诉记者,2012年8月,吴江政府首次打出“吴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品牌组团赴香港举行了“现代服务业投资推介会” 。
于是,在各方条件均俱备的情况下,2013年8月8日,吴江人力资源产业园正式开园。
王海鹰说,人力资源产业就是培训和引进,培训是盘活提升存量人才,引进就是扩充吸纳增量人才。
“那么,吴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究竟有何特色?”记者问。
王海鹰解释说:“吴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通过这些专业人才服务机构的运作,实现了人才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和企业之间的连接。政府在这里不必大包大揽,而是给予入驻企业人力、物力和政策上的全方位支持。”
“那些入驻产业园的企业,每天平均引进100多个技能人才,最大的一批有上千人,全年能达到10万人。”说到这里,费学强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神情,“不过人力资源产业的发展是把属于市场的事情还给市场,政府的主要精力应转向制定政策、信息服务等非盈利、公益性的基础人才工作。”
那么入驻产业园到底可以得到哪些帮助呢?
“产业园不仅提供免费三年的办公场地,还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人性化帮办服务。”记者从吴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卜权昱那里了解到,为了服务产业园,吴江专门成立了有5个正式编制的产业园管理办公室,为入驻企业提供服务,以及与部委办局沟通,协调各种人力资源展示会、媒体宣传、行业交流、行业培训、人才沙龙等。
“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吴江一家律师事务所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招聘公告招聘律师。公告发出一个星期,很少有人问津。后来律师事务所找了一家苏州地区的知名人力资源企业,两天时间,便有30个人来报名,其中大部分是‘985工程’高校毕业生。”这个故事让记者了解到,其实吴江人社部门早已看到,“产业园是一个公共平台,一方面带来人力资源公司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人才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和错位发展,为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带动效应。”
对于吴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未来,王海鹰充满信心,“到2020年,全区人力资源服务业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全国范围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示范区和先行区。”
江苏吴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海鹰接受采访 吴礼明 摄
每年吴江人社部门经常组团不远千里到内陆地区帮助企业招工,这背后又有着怎样深层的原因?
虽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如火如荼的发展着,但是沿海地区是劳动力转移和人才聚集最密集的地区,竞争相当激烈。而如今,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周边地区也在吸引外来劳动力,广东、江苏等沿海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用工荒。
朱虎金回忆道,“有年元宵节带着工作人员,和区里几家企业的人事经理一起前往宁夏银川千里招工。”从2010年开始,每年春节后一上班,吴江区人社局领导都要分别带队到中西部8个省市招工。“每年都要用半个月时间,到中西部去招工。”
在一场农村人力资源专场招聘会上,千里迢迢赶来的吴江企业诚意十足,5家企业带来了20余个工种的250余个岗位。现场的招聘海报上,工资、社保、住宿条件等待遇一目了然。
“如今的用工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王海鹰说,一方面随着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原来的劳动力输出地也开始需要大量工人,例如江苏宿迁、重庆等地都已出台留住本地劳动力的优惠政策,“等人上门”的招工时代已经结束。另一方面,周边地区也在尽力吸引外来劳动力,企业工资报酬不断上涨。
王海鹰介绍说,为抢占“先机”,2013年底,他们就开始向企业了解用工需求和主要劳务基地。“走出去才是真正的招工。”春节前王海鹰到银川走访劳务基地,正好遇上当地人社部门在火车站组织返乡招聘会,“我们带去的企业4天与近500人当场签约,满意而归。”
王海鹰认为,现在不少年轻求职者跳槽随意,在没有积累工作经验、形成熟练岗位技能的情况下,仅仅因为社区偏、上网不方便就跳槽的不在少数。“随意跳槽不仅对年轻人发展不利,也加重了企业招工成本。”
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少,也造成招工难现象日益突出。王海鹰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是中介花钱要给企业招工,现在是企业花钱求中介招工。”主被动关系的转化大约发生在2008年。之后,为吸引工人,除了提高工资,群光电子还在员工宿舍配了空调、卫浴设备。
王海鹰认为:“务必要稳定劳务合作渠道,保证外地员工源源不断输送到用人企业,是我们预期的目的。关键的问题是做好已安置员工进厂后的服务工作,特别是员工工资待遇的落实。在这方面,人社部门组织专门人员负责跟进,不断走访企业,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与外来工亲自见面,了解他们工资待遇、思想状况、生活状况,对于稳定员工起到显著效果。”
王海鹰告诉记者,吴江自古人杰地灵、民风纯雅,历来崇文尚德、勤勉聪慧。以廉明公允、清正传家的父子尚书吴洪、吴山,以“清节为天下第一”的清代巡抚陆耀等等,都是吴江的杰出代表。王海鹰对他们敬佩不已,“先人们用自己的公、善、慎、廉,为我们树榜样、明方向,他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做法、好经验,在今天仍不失其借鉴意义。”
当前,吴江正处于全面实现小康,大步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本着清廉勤政、为民服务的宗旨,吴江人社系统积极投身“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深入推进“双察双保”活动,听真话、访真情、解真难,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坎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努力建设一支“阳光人社”队伍。王海鹰强调,“这既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时代精神的张扬。”
为此,吴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区档案局、区地方志办公室编撰出版了《官德明鉴录——吴江历代官吏勤廉故事选》。王海鹰说:“这本书,既是我们贯彻落实吴江区委关于‘党的干部要保持思想纯洁,坚定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自觉遵守者、示范引领者和坚定维护者’要求的有效手段,也为我们在人社系统开展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良好素材。”